其中,新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达到5%,比2010年提高2.6个百分点。
7月17日,皇明与德国诺瓦蒂公司成功签约,向西班牙出口长达25公里、30兆瓦的菲涅尔式高温热发电的核心部件镀膜钢管,标志着中国自主产权的光热发电技术已经达到了国际水平。薛怀东表示:自太阳能光热发电技术诞生以来,成本难题就如影随形。
据国际太阳能学会(ISES)的资料显示,2009年,全球光伏发电的装机容量已突破600万千瓦,相比之下,全球已并网的光热电站装机容量不过70万千瓦,相差悬殊中国太阳能产业也在2000年前后发力奔跑:光伏电池产量以30%-40%的高速增长,从2007年起,太阳能电池组件产量跃居世界第一。扎实把握产业链的一个或几个环节,专注做好主体产品配套的一个或几个小产品,接线盒、绝缘板、光伏专用塑料制品…单项产品也能做出全国甚至世界冠军,而最终结果是整个产业链得以壮大,核心产品的质量得以提升。上虞的晶盛机电,专业生产单晶硅多晶硅炉,以前这种炉子全靠进口,一台30多万美元,而现在晶盛机电的国产炉才20多万美元,物美价廉使晶盛机电一跃成为国内最大的单晶硅多晶硅炉专业生产企业,年销售额高达3亿多元。光伏光电产业链环节众多,配套产品丰富,整个行业的兴起会带动配套行业的繁荣,微观来看,填补环节空白,在细分市场深耕细作,小企业也能做得风生水起。
位于德国南部巴登符腾堡州的丰罗特–沃佩温特太阳能合作社就是其中之一,该合作社会员93人,有职员、退休人员、大学生等,共筹资金60多万欧元,由于他们个体分散、有人没有屋顶,所以把太阳能设施安装在一处体育馆、两所中小学屋顶上,屋顶年租金数百欧元,太阳能发电年装机容量160千瓦特。但是伴随着太阳能产业发展扩张的还有行业危机:我国光伏光电行业是典型的两头在外格局,原料进口,产品出口,相关技术不成熟,配套政策不完善,成本高,效率低,上网电价短期无着,电池产能过剩,全国各地建项目的盛景不再,央企又大举进军。发电成本不具优势 去年欧洲各国联合启动的欧洲沙漠行动,未来10年将投资4000亿欧元进行光热发电。
根据美国能源部的数据,在没有沙尘暴和浮尘的地区,如果采用蒸发冷却技术,太阳能热发电站的用水量在600到800加仑/兆瓦时之间,如果采用空冷技术,则用水不到80加仑。[page]和火力发电站大规模发电相似,太阳能光热发电过程中需要用水来冷却,还需要水来清洗设备镜面。目前光伏发电虽经过较长时间的发展已经比较成熟,但是核心技术和设备都是由欧美国家掌控的,国外的垄断导致光伏发电成本居高不下,国外垄断核心技术这是我国很多产业都面临的一个问题。国内现阶段光热发电仍要争取突破技术瓶颈,实现核心技术完全自主拥有。
张继认为:对于光热发电与光伏发电未来谁占主流,要视二者未来成本下降的情况。去年欧洲各国联合启动的欧洲沙漠行动已广受全世界关注。
目前国内太阳能光热发电所需的技术已有所突破,核心设备也都能自主生产,产业链已经初步形成。各路专家对其发展有褒有贬,赞同与质疑声不断高涨。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认为,问题就在于空冷会减低发电效率,同时意味着造价和成本上升,这就需要核心技术突破。降低成本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因其成本过高,与光伏发电等相比不具优势。关键是核心材料的成本价格要降下去。张继相信:科技部太阳能光热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开始发起的光热攻坚战或许能给近期光热发电大规模运用带来新的曙光。发展前景看好 虽然同是利用太阳能发电,光热发电却面临迥然不同的发展境遇。
国际节能环保协会秘书长黄学军对《中国联合商报》记者表示。在短期内,光热或许难以挑战光伏的地位,但长期来看,光热发电的发展前景肯定比光伏更好。
这明显不同于光伏发电利用太阳能电池技术,把光能转变为电能的形式。7月17日,皇明与德国诺瓦蒂公司成功签约,向西班牙出口长达25公里、30兆瓦的菲涅尔式高温热发电的核心部件镀膜钢管,标志着中国自主产权的光热发电技术已经达到了国际水平。
薛怀东表示:自太阳能光热发电技术诞生以来,成本难题就如影随形。据国际太阳能学会(ISES)的资料显示,2009年,全球光伏发电的装机容量已突破600万千瓦,相比之下,全球已并网的光热电站装机容量不过70万千瓦,相差悬殊中国太阳能产业也在2000年前后发力奔跑:光伏电池产量以30%-40%的高速增长,从2007年起,太阳能电池组件产量跃居世界第一。扎实把握产业链的一个或几个环节,专注做好主体产品配套的一个或几个小产品,接线盒、绝缘板、光伏专用塑料制品…单项产品也能做出全国甚至世界冠军,而最终结果是整个产业链得以壮大,核心产品的质量得以提升。上虞的晶盛机电,专业生产单晶硅多晶硅炉,以前这种炉子全靠进口,一台30多万美元,而现在晶盛机电的国产炉才20多万美元,物美价廉使晶盛机电一跃成为国内最大的单晶硅多晶硅炉专业生产企业,年销售额高达3亿多元。光伏光电产业链环节众多,配套产品丰富,整个行业的兴起会带动配套行业的繁荣,微观来看,填补环节空白,在细分市场深耕细作,小企业也能做得风生水起。
位于德国南部巴登符腾堡州的丰罗特–沃佩温特太阳能合作社就是其中之一,该合作社会员93人,有职员、退休人员、大学生等,共筹资金60多万欧元,由于他们个体分散、有人没有屋顶,所以把太阳能设施安装在一处体育馆、两所中小学屋顶上,屋顶年租金数百欧元,太阳能发电年装机容量160千瓦特。但是伴随着太阳能产业发展扩张的还有行业危机:我国光伏光电行业是典型的两头在外格局,原料进口,产品出口,相关技术不成熟,配套政策不完善,成本高,效率低,上网电价短期无着,电池产能过剩,全国各地建项目的盛景不再,央企又大举进军。
临安的福斯特,专业生产太阳能电池组件粘合剂,太阳能晶片要做成电池板,必须靠这种粘合剂,光伏产业的兴起,使这家在国内少有竞争对手的企业迅速发展,月销售额最高时近亿元,最近该企业在江苏创办了规模更大的生产基地。但是中国太阳能产业要想在世界舞台焕发光彩,中国由太阳能生产大国转变为太阳能使用强国,不应只是几个大企业的独舞以及政府的大力吆喝,需要各类企业的全面发展以及包括消费者在内的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近年来面对日益迫近的能源危机,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成为全球焦点,太阳能作为发展较早的新能源之一,更是进入快速发展期。做小做精,积累起来可以做大做强,这样一条微观之路,或许能给中国太阳能产业的发展带来一点启发。
在追求大项目大产能的同时,了解普通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创造小巧易用的消费级光热光电设备,就像七八年前,白色大桶,刷上黑漆,装上管子,就是一个能吸热的大水箱,这种质朴的太阳能热水器却是最易被使用推广的,又或者在可见的未来我们也能用上社区太阳能电站的电力?太阳能等新能源已经上升为国家层面的战略新兴产业,政府会在宏观角度指导掌控,但发展的出发点之一是让中国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用上清洁能源,这是微观的,实际的。每位会员在自给自足后,可按照德国《可再生能源法》授权并入邻近电网,高价卖出,国家给予补贴。中国太阳能产业自上世纪70年代起始,历经30多年发展,已经到了产业调整、行业洗牌的关键节点,从宏观来看,产业集中度将会大幅提高,全产业链式企业逐步形成,太阳能主体产品的大部分市场份额将被掌握核心技术的龙头企业所占据,随着政府配套政策标准的陆续出台,整个太阳能产业的成熟度将提升。在这种宏观背景下,众多民企特别是中小企业将何去何从?个体消费者是否只能旁观等待直至产品平民化的那一刻?或许换个角度,能够找到另一条路。
百姓的参与使政府新能源设备投入减少,在德国逐步减少太阳能发电补贴的情况下,依然有效地缓冲了新能源电价提高。太阳能热水器行业增速则保持在35%以上,即使是2008金融危机年也整体实现了30%以上的销售增长,企业数量更一度达到7500余家之巨。
而在德国,通过能源合作社这种微型组织不仅使个体消费者轻松用上新能源,还提高了新能源并网使用率,促进了新能源的发展。而光热行业门槛低,监管乱,无序扩张后已然面临着残酷的行业洗牌,掌握核心技术的20余家龙头企业终将占据大部分市场
而在德国,通过能源合作社这种微型组织不仅使个体消费者轻松用上新能源,还提高了新能源并网使用率,促进了新能源的发展。做小做精,积累起来可以做大做强,这样一条微观之路,或许能给中国太阳能产业的发展带来一点启发。
但是伴随着太阳能产业发展扩张的还有行业危机:我国光伏光电行业是典型的两头在外格局,原料进口,产品出口,相关技术不成熟,配套政策不完善,成本高,效率低,上网电价短期无着,电池产能过剩,全国各地建项目的盛景不再,央企又大举进军。光伏光电产业链环节众多,配套产品丰富,整个行业的兴起会带动配套行业的繁荣,微观来看,填补环节空白,在细分市场深耕细作,小企业也能做得风生水起。扎实把握产业链的一个或几个环节,专注做好主体产品配套的一个或几个小产品,接线盒、绝缘板、光伏专用塑料制品…单项产品也能做出全国甚至世界冠军,而最终结果是整个产业链得以壮大,核心产品的质量得以提升。临安的福斯特,专业生产太阳能电池组件粘合剂,太阳能晶片要做成电池板,必须靠这种粘合剂,光伏产业的兴起,使这家在国内少有竞争对手的企业迅速发展,月销售额最高时近亿元,最近该企业在江苏创办了规模更大的生产基地。
但是中国太阳能产业要想在世界舞台焕发光彩,中国由太阳能生产大国转变为太阳能使用强国,不应只是几个大企业的独舞以及政府的大力吆喝,需要各类企业的全面发展以及包括消费者在内的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在追求大项目大产能的同时,了解普通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创造小巧易用的消费级光热光电设备,就像七八年前,白色大桶,刷上黑漆,装上管子,就是一个能吸热的大水箱,这种质朴的太阳能热水器却是最易被使用推广的,又或者在可见的未来我们也能用上社区太阳能电站的电力?太阳能等新能源已经上升为国家层面的战略新兴产业,政府会在宏观角度指导掌控,但发展的出发点之一是让中国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用上清洁能源,这是微观的,实际的。
近年来面对日益迫近的能源危机,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成为全球焦点,太阳能作为发展较早的新能源之一,更是进入快速发展期。在这种宏观背景下,众多民企特别是中小企业将何去何从?个体消费者是否只能旁观等待直至产品平民化的那一刻?或许换个角度,能够找到另一条路。
位于德国南部巴登符腾堡州的丰罗特–沃佩温特太阳能合作社就是其中之一,该合作社会员93人,有职员、退休人员、大学生等,共筹资金60多万欧元,由于他们个体分散、有人没有屋顶,所以把太阳能设施安装在一处体育馆、两所中小学屋顶上,屋顶年租金数百欧元,太阳能发电年装机容量160千瓦特。每位会员在自给自足后,可按照德国《可再生能源法》授权并入邻近电网,高价卖出,国家给予补贴。